一、常见的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?①砍杀恐怖袭击: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刀斧砍杀无辜群众。 ③纵火恐怖袭击:使用汽油、柴油等易燃物品对交通工具、建筑物实施纵火焚烧。④爆炸恐怖袭击:炸弹爆炸、汽车炸弹爆炸、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。 ⑤枪击恐怖袭击:手枪射击、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。 3、破坏。纵火破坏及破坏电力、交通、通信、供气供水设施等。

1、核与辐射恐怖袭击。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,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。 2、生物恐怖袭击。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制品侵害人、农作物、家畜等,如发生在美国9·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。3、化学恐怖袭击。利用有毒、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、城市重要基础设施、食品与饮用水等,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。4、网络恐怖袭击。利用网络散布恐怖信息、组织恐怖活动、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。

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,但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,例如:
2、着装异常。穿着打扮与普通人明显不同,服装奇异。
3、物品异常。携带管制刀具、斧头以及类似爆炸物等危险物品。
4、行为异常。反复在商场、医院、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党政机关办公区附近逡巡观察。

最好能快速离开现场。当无法逃离时,就近寻找掩体隐蔽。暴恐分子的目的是在尽短的时间内杀伤更多的人,藏起来可能就会逃过一劫。

如若躲避不及,可转身侧对袭击者,用两臂承受刀棒袭击,避免要害部位受袭。如有时间可以讲衣物缠绕在双臂上,减轻两臂的受伤程度,还可以借助掩体,例如树木、柱子、车、栅栏等与暴徒周旋,等待救援。也可顺势倒地,佯装受袭晕倒,躬身俯地,两手抱头,用手保护后脑,或许能躲过袭击。


遇到可疑物体时,必须在不触动的前提下通过外观识别:
技巧1:看。观察并判断可疑物品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。
技巧3:嗅。爆炸物里的黑火药含有硫磺成分,会散发出臭鸡蛋(硫化氢)味;硝铵炸药里的硝酸铵也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(公厕味)。

技巧1:呼吸道防护。如果没有专业防毒面具,可以利用浸水、浸碱和包有泥土颗粒的口罩、纱布、毛手帕等自制简易器材。

技巧2:皮肤防护。如果没有制式防毒衣,可以利用简易器材进行防护,若通过染毒地域时,可穿雨靴对腿部进行防护,也可套塑料包装、捆扎塑料布、帆布或毯子等用品防护;若通过染毒的丛林时,可利用雨衣、油布等用品对全身进行防护。橡胶手套、皮手套、棉手套都可作为简易的手部防护器材,但医用手套、塑料薄膜质地不可使用。

技巧1:如果在广场,可迅速像较为粗壮的树木、水泥墩、乒乓球台、石桌石凳、建筑物后躲避,如果在集市、可向展台后、铺位后、农用车后躲避,但是不能紧贴在后面,以防车辆撞击后产生的冲击力。切记往路灯杆后,玻璃橱窗后躲避。以防撞倒撞碎造成二次伤害。
技巧2:车辆冲撞时可把随身携带的物品,如衣服、鸡蛋、面粉砸向对方前挡风玻璃,干扰对方视线,减少伤害。如果没有十分必要,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区,特别是没有设置车辆隔离带的人群密集区。